每逢睇到好電影,都會有蕩氣迴腸的感覺,其實不肯定是腸,但在胸腹間,確有一種感動在旋轉,是難以形容,又難以複製的快感。這種快感,令人好想哈腰講聲多謝,一樣是70幾蚊張飛,隔籬那部大製作,睇完怒氣迴腸。比較起來好電影令人覺得超值,尤其是2014年,好戲更是一部接一部,不如就趁年尾的這時候,集中地再一次向這些電影致謝,真的,好戲連場,人生能有幾何?
睇完《星際啟示錄》、《KANO》、《續命梟雄》,不再向命運低頭
by 何惠德
當對手是世界頂尖,而你寂寂無名,是否要放棄?當身患絕症,所有人都話你死硬,是否要放棄?當世界末日來到,大自然要把你淘汰,是否要放棄?我自己是傾向橫死豎死不如咬緊牙關行多一步的人,很感恩今年3部電影《KANO》、《續命梟雄》和《星際啟示錄》都有同一個,甚至更加積極的mindset,而同時又不造作,荷里活大片由細睇到大,大家都知道造作的正能量,可以有幾肉酸吧?
也許乜嘢人就會睇乜嘢戲,小弟遇到《KANO》時,剛好處於迷茫階段。報業式微,自己實力馬馬虎虎,想向上游阻力重重,錢搵唔到,小朋友唔敢生。最可怕是望向社會,原來自己已過得不錯,喂,咁我係咪應該知足?瞬間發現團火已燒得八八九九,以為手拿奧運聖火,其實得個火機仔,好難唔驚。
我大可以選擇好似《KANO》裏面一班球員最初滿足於柴娃娃玩波仔,冇贏過又如何,人生一樣會走到終點,而棒球最終只會成為其中一段過程。當入土為安,去過甲子園的吳明捷跟冇去過甲子園的吳明捷,條屍是一樣的,但靈魂不一樣。去過甲子園的吳明捷在2014年就有部戲去tribute佢,這不是虛榮,而是他的人生,實實在在地影響了其他人,學他拼盡全力打棒球也好,學他打不死的精神也好,在《KANO》上映之前,他的堅持已在不斷為世人注入正能量,這樣的靈魂,是有重量的。當然,我不可能走到甲子園,但也可以視甲子園為一個終生目標,雖然身邊沒有近藤教練快馬加鞭,但時刻為自己團火助燃,也應該做得到。
《續命梟雄》是另一部睇到大叫出來的電影,愛滋喎,絕症中的XO,而在1985年還未有雞尾酒療法,Ron Woodroof亦不是Magic Johnson,冇錢亦冇藥醫。對很多人來說,故事去到Ron揸車去公路邊自殺時已經完結,那一槍開下去,就解脫了。《續命梟雄》之所以好睇到癲就是因為他不認命,最後不單在絕境中執番條命,亦順便醫埋其他人,更唔覺意顛覆了美國腐化的醫療制度。如果他一開始放棄了,就不會發現是制度令他得不到適當治療,死症原來不是完全的死症。
報業的愛滋有兩種,一種叫網絡,另一種叫自我審查。網絡很明顯,網上有免費內容,俾錢買紙的立即變成傻仔,清楚?明白?但網絡只死了一半,我賣紙,只要能賣對得住價錢的內容質素,就有市場,個餅細咗,咪細啖食囉。自我審查令報業雪上加霜,人人上網,冇人買紙,惟有靠廣告,廣告的資本有紅有藍有黃,七彩繽紛,某種顏色特別強,就成了你老闆,張紙變相服侍一種顏色,能有好內容嗎?不要全部怪罪網絡,你有種,就去走轉墨西哥,做「續命梟雄」;冇種,就留低被人閹完再翻閹,做「認命狗熊」。
《星際啟示錄》的沙塵暴,就像現在的香港。出門口,迎面就是一場拖喼風暴;大喊到盡頭,只聽到自己把聲,聽不到廣東話;留在家關好門,大陸文化仍在縫隙中滲進來;未來種不到植物,我們現在就做不到小店。好喜歡這部電影刻畫的空間,因為我沒有空間,究竟要去到幾多維世界,先可以「發圍」?生於亂世,有種責任,向來傾向不生小朋友,免於要下一代承受一個被這一代全力破壞的世界,但現在會幻想,可能生個Murphy出來都未定呢?好,打鐵趁熱,今晚返去就揼脹我老婆,睇吓生個Murphy定Gemmy。
《一切從音樂再開始》、《點對點》聽覺感動視覺
by Patrick
音樂力量宏大這些老說話,不時會聽到,你會認同,但未必有實在的體會。直至在過去的70日,終可親身感受到音樂力量真的無窮,它可以令人振奮人心,更可以舒緩痛楚,配上幾句歌詞,也足以讓你行出人生從未想過的一步。
音樂去到電影,兩者更是一脈相承,很多時單單聽到一首電影主題曲或者一節電影配樂,重重的記憶和畫面將會一湧而上。至於今年的代表作,《一切從音樂再開始》(Begin Again)實在當之無愧。入場前,未有特意去聽聽這張soundtrack,始終覺得欠缺畫面承載的soundtrack音樂,並非原汁原味,最好的第一次,還是留待在電影上會面。故事情節沒石破天驚,你或許看到中段已想到二人會漸生情愫,但喜歡導演的處理,沒有為這段感情定下一個結局。但當中的歌曲就似戲中的藥引,將故事中的愛盡情釋放。尤其欣賞導演巧妙地以編曲將一首歌轉化為種功能,就似Keira Knightley在酒吧唱〈A Step You Can’t Take Back〉時,起初是澀澀的沒精打彩,但當Mark Ruffalo幻想出豐富的編曲後,那股生命力就被喚醒了,跟他的角色遭遇呼應。〈Lost Stars〉更加是完美示範,以情節去告知大家一個合適的編曲,對一首歌來說是非常重要,是一節音樂課。
類似的效果,在香港電影《點對點》也感受到,電影本身帶有濃厚的香港情懷,直接地想,只要加幾首7、80s舊歌,實無死。當然,是無死的,但不會贏。於是導演找來平原習作的顏培珊創作了兩首新歌,〈點點對點〉與〈香港漫遊〉用上很簡潔貌似當年《6 pair半》的曲式,配上地道廣東話歌詞,即是含有「啲」、「嘅」、「乜鬼」的用字,很冒險,但就是香港久違的,聽落很親切舒服。至於無死的翻唱也有提供,〈早班火車〉、〈冷雨〉,用得恰當,亦加強那份年代感。
失去聽覺享受的電影,最近就有一個例子。看《黃飛鴻英雄有夢》時,一直在想它會如何把經典的〈將軍令〉融入,始終黃飛鴻就等於將軍令,兩者不可分離。直至去到結尾,電影響起五月天主唱的〈將軍令〉。歌是好聽,勁度亦十足,但將軍不見了!我們熟悉的鄧鄧鄧鄧……亦唔存在。換來是開首仿傚了《洛奇》電影的主題音樂,營造那股eye of the tiger激昂感。風格是時尚了,但傳統不見了,耳朵就失掉預期的享受。
《華爾街狼人》、《銀河守護隊》、《逆權大狀》世代之爭
by iris
對今年的記憶都只集中在9月之後,2014年的前九個月似乎沒發生過,現在回頭一看,才醒起原來有幾套好電影印象深刻,只不過現在真實世界比電影的劇情更荒誕離奇,似乎以後要找到震撼我的好戲可能又會再難一點。《華爾街狼人》(The Wolf of Wall Street)是我今年的十大之一,講美國股票經紀Jordan Belfort如何在華爾街以操控股票市場大撈一筆,179分鐘盡是酒色財氣,看到人熱血沸騰,3個鐘頭內high到好似take咗嘢咁(利申:未試過),買隻碟睇就可以不停natural high,幾開心。不過Jordan Belfort最後要坐監其實都幾蠢,他應該一早來香港操控小巴線,收司機入線費都一樣可以風山水起。
《銀河守護隊》Guardians Of The Galaxy起初睇牌面其實幾麻麻,雖然我好鍾意隻粗獷浣熊Rocket,但入場之後竟然出奇地好睇,音樂選曲盡是70年代風味固然係正,近來翻睇時先發覺原來有兩場戲都打動到我,其中一場是5位成員圍在一起討論如何打贏壞蛋Ronan,但Ronan手上已經有無限寶石,任何人掂一掂粒石都會死,於是Rocket同主角Peter Quill講:「But Quill, beating Ronan...it can't be done. You're asking us to die.」點解送死都要上前線?為咩?為咗拯救宇宙蒼生,於是其他4位成員明知不可為而為之,Gamora話:「I will be grateful to die among my friends.」戰友,大家心照。另一幕是Ronan坐飛船去到要毀滅的Xandar星,只要Ronan一落到地面,就會殺晒所有Xandar星人,於是Xander的軍隊同警察Nova Corps,聯合他們眼中的流氓Guardians Of The Galaxy一齊對抗Ronan,Nova Corps用他們的飛船織成一個天網阻止Ronan的飛船著陸,守直最後一刻依然堅持,今年我非常需要這種勇氣去鼓勵自己。
最後是韓國片《逆權大狀》,直頭全香港人都應該睇!成套都講緊香港咁濟!故事講80年代釜林事件,有班學生無啦啦被國家屈非法集會同睇有害書籍,違反國家安全法。主角宋康昊(原型為韓國已故前總統盧武鉉)本來勁窮,後來苦讀7年考到法官,但他為搵錢轉去做律師。他批評大學生發起社運,認為學生應該讀書,搞咁多嘢根本沒法改變社會。但後來有認識的人被捕,他開始嘗試了解國家到底發生緊咩,唔再講「有咩事就移民」,唔再剩係識搵錢,良知被喚醒後,更挺身而出為這群學生上庭辯護。宋康昊盤問一名虐待學生的警察時,警察以維護國家作抗辯理由,但他反問:「甚麼是國家,那個人是國家?韓國憲法寫明,國家主權屬於國民,所有權力由國民賦予!人民就是國家!」警察啞口無言。可惜國家機器還是十分強大,最終學生們依然要坐監,而宋康昊就開始投身社會運動,食催淚彈、捱警棍,最後更被捕。(以下嚴重劇透)結局是成了人權律師的宋康昊坐在法庭犯人欄中,當天全釜山的146位律師,有94位無懼獨裁軍人政府,勇敢地站出來為他辯護,他身後一個個律師站起來,跟他一起對抗高牆。我當時喊到癲咗。
究竟電影可不可以改變世界?我不知道,但只少在我們軟弱的時候,面對世代之爭的時候(係世世代代都抗爭咁解),電影總能給予我們一種走下去的希望及力量。
《觸不到的她》、《失蹤罪》新時代女性面貌
by德欣
古時女人,三從四德,出嫁從夫,是男人的附屬品;今日女人,冷靜睿智,獨立堅毅,抗爭起來比男人更勇敢,就像馬拉拉、何韻詩。多得《觸不到的她》與《失蹤罪》,尤其是後者,看過的男人無不對女性產生敬畏之心,將男女地位完全逆轉,值得深思。
感激《觸不到的她》,讓每個毒L看到自己。電影對未來男性下了一個定義:脆弱、社交能力欠奉,卻有一顆浪漫又溫柔的心,形象像極傳統女性。然而,每個身邊毒L朋友都看到熱淚滿眶,無他,因為男主角Theodore正是他的寫照。科技愈進步,人心愈孤獨,最後索性跟電腦operation system拍拖,既前衛又可悲。相反,電腦Samantha卻細心又風趣,對知識的渴求更無窮無盡,進化到一個不需再依賴任何人的地步。從電影中,我看見男女地位的逆轉,更看見導演Spike Jonze眼中的未來。作為一位女性,我卻被Theodore觸動至深,也許因為我也是一名毒L,喜歡自閉又怕被傷害,卻有一份近乎白癡的浪漫,所以電影讓我流淚好幾次,直到踏出門外,看見社會,都好易哭。我感謝Spike Jonze讓我有個藉口哭一場。
對比起《觸不到的她》的浪漫,《失蹤罪》是氣氛完全相反的作品:心狠手殺、不擇手段、有仇必報,像極現在社會上的某些人。看過的,無不感到不寒而慄,不敢再得罪女人,看清楚一點,其實是對男人付諸行動的控訴。老調子,男人諸般承諾,最後卻花心愛第二個,然而以往電影都謹止於此,最多來個《小三大聯盟》的喜劇式整蠱。但David Fincher是來真的。不甘受屈的Amy處心積慮扮大肚、「被消失」、甚至裝死,為的就是對花心老公大報復,要他背上殺人罪名後悔一生。被背叛過的女人,一定百般滋味在心頭,更會超脫道德的框架,打從心底地欣賞Amy的敢作敢為。Amy的行為確實夠晒激,但如果多年來都受壓受屈,仍然要和理非非「等老公良心發現」,sorry我實在做不到,而阿老公也確實不會改掉其劣根性。要超脫法制,是惹人非議,是失去道德高地,但亦最有效。最後老公知老婆厲害,Amy更手握強大民意堂皇回家,從此Amy不再是老公的附屬品,而是他不敢再得罪的貴賓。
新時代女性獨當一面早已眾所周知,更愈來愈耀眼,但一樣米養百樣人,女人中有何韻詩之士,也有余詠珊之流,令人不敢慘不忍睹。所以女生啊!要爭氣,不要讓得來不易的一切斷送在「自己人」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