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ULTURE
#touchING by Fai Gor Workshop(11)

#touchING by Fai Gor Workshop(釘裝及盒子製作工作坊)

【軟的韌度】
不是每一種書,都需要硬處理(加固也好或為了被保護得更好)。但中式書籍,追求的是「捲展舒暢」,需要的是軟是靈活是可變性。所以有時連手縫線都不要,就只用兩粒棉紙(都是紙)製成的兩口釘(aka紙捻),把紙頁連起來,為的就是隨時可以加頁也更跟意念走。正因為這種隨變的心態,發展出多種的裝幀手法:毛裝、線裝、包背裝、蝴蝶裝、經摺裝、旋風裝、金鑲玉裝、卷軸裝...等等,聽到都唔明嘅名稱。 


不過如果實際接觸過的話,例如經折裝,是長幅卷軸改為一正一反方式折疊,並在最首頁及最末頁粘上硬紙面作封面。多數用於佛經及奏摺,用家可以將經文放在地上、桌上,甚至大腿上,然後以一支竹條就可以自在翻閱。這種裝幀手法可以無限延伸,你看到的有限其實是無限。又例如金鑲玉,應該不會真的有人以為本書有金又有玉吧!金鑲玉的裝幀手法,其實都幾接近做修復的想法。就是在舊書紙鑲上新的白紙,舊紙泛黃破裂,新紙潔白如雪也有承托能力。就這樣的結合,兩種紙黃如金白似玉,改個名為「金鑲玉」好合理吖!  


那中式紙的修復方式,又有什麼大不同?話晒西式要硬中式要軟嘛。你啱!不過不懂手上書的釘裝方法,又如何談修復呢...施主,急不來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