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,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、東TOUCH、PCM電腦廣場、CAZ Buyer車買家、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-Magazine網站,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,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,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!
submit
submit

那些年我們一起吃過的街頭小食

近年我們談得最多的是捍衛,捍衛我們的自由、捍衛我們的核心價值、捍衛我們的語言、甚至年初一二三要捍衛我們幫襯街頭熟食小販的傳統,雖然那些最貼地的魚蛋、燒賣、煎釀三寶比比皆是,但我們捍衛的,其實是那種人情味、那種由細食到大的感情。縱然香港有美食之都的美喻,但隨着社會急速發展,昔日老香江的那些街頭小販及小吃經已漸漸式微並消失。總記得小學放學後吃過的叮叮糖及糖蔥餅,現在就算眾裡尋它也未必可尋,更甚的是,90後或00後的或許未曾一嚐,所以現在就讓《TOUCH》帶大家重溫那些年的美好歲月,看看60-80年代的那些年我們一起吃過的街頭小食!

 

 

龍鬚糖

有過百年歷史的傳統民間小食,做法是以麥芽糖熬製成塊狀的糖膠,再加入糯米粉慢慢拉成2圈、4圈、8圈…… 直至成絲,然後包裹不同餡料,如花生、椰絲阿芝麻等等。相傳是古代御廚做給清朝皇帝吃的線糖,由於皇帝又稱真龍天子,而此甜點又做成一絲絲的,因此有龍鬚糖之名。從前賣龍鬚糖的人只需一個小車檔,然後把材料放在鐵盤上便可開始在街邊即做即賣,是香港最為傳統的民間工藝小食。

 

 

糯米糍

糯米糍是現在仍非常流行的一種傳統小食,但現在吃到的與傳統的並不一樣,現在我們吃的糯米糍,通常表面鋪滿椰絲、內裡包着芒果,但傳統的做法就是將一團糯米團拉長然後剪成一小塊,再黏滿由砂糖及花生碎。

 

 

麥芽糖餅

麥芽糖餅這種懷舊小食出現於50、60年代,多數是貧窮家庭的父母買給子女吃的零食。做法通常用一支木筷子往麥芽糖裡撓一圈,再用梳打餅夾着。聽說除香港外,澳門及台灣也曾流行過,算是一般平民百性小孩的恩物吧!

 

 

雞蛋仔

雞蛋仔是少數現在仍非常流行的傳統街頭小食,百份百Made in Hong Kong,近年更厲害得衝出香港,紅到過美國。相傳雞蛋仔出現於1950年代,一位雜貨鋪老闆不想浪費食物,於是將打爛了的、賣不去的雞蛋混合麵粉、砂糖、淡奶及牛油等做成蛋漿,再倒在模具中烤焗而成,後來有人設計出雞蛋形狀的模具,於是就被命名為「雞蛋仔」。而近年更有不少雞蛋仔新食法,例如配合雪糕,或加入不同口味如朱古力、香芋及斑蘭等等,成為極受歡迎的新一代街頭小食。

 

 

砵仔糕

(圖片來源:Google)

相信沒有80後或以上的朋友未食過砵仔糕,因為砵仔糕最風行的年代就是80、90年代,因其甜甜的、滑滑的口味而廣受喜愛。大家總愛比較黃的還是白的好味,所謂黃的,就是以黃糖及粘米粉去蒸,而白的就是以白砂糖所做,而一般的砵仔糕也會加入紅豆增加其口味。

 

 

糖蔥餅

相傳是一種清代已出現的民間小吃,並一直流傳至90年代,糖蔥是由蔗糖不斷加熱而做成,配合甜的椰絲、芝麻及麥芽糖,或鹹的菜脯、莞茜、蔥及蒜等,再以薄薄的皮包裹着吃。記得當時的糖蔥餅小販總愛揹一個透明膠箱在叫賣。

 

 

白糖糕

在50年代的街頭隨處可見,以粘米粉及白糖製成,外型呈白色的鬆糕狀,味道清香而不膩,口感鬆軟有彈性,是舊時極受歡迎的街頭小食之一。

 

 

叮叮糖

60年代起的經典街頭小食,由廣東省傳入,名字是因小販用鐵鎚叮叮聲的敲鑿糖塊而來的。製作叮叮糖最重要的是拉扯糖膠從而令糖變得鬆化的過程,但糖膠很快變乾變硬,因此要在5分鐘內把糖膠拉好,所以與龍鬚糖一樣,其手藝一定要有返咁上下。

 

 

芝麻卷

在70、80年代酒樓內最常見的甜點之一,是以黑芝麻、冰糖及馬蹄粉做成粉漿,蒸好後再捲起而成。因為其外型似菲林,所以當年最常聽到父母問仔女:「食唔食菲林呀?」。

 

 

香蕉糕

是一種帶有香蕉味的白色圓條狀軟糕, 以糯米粉、粘米粉、糕粉、砂糖和香蕉油等製成。粉粉的、黏黏的、甜甜的,是70-90年代的流行街頭小食之一。

 

 

潮州冷糕

顧名思義,是一種60、70年代由潮州傳入的特色街頭小食,又名砂糖夾餅,以熱騰騰的薄皮包裹花生碎、芝麻和砂糖等餡料,邊皮脆內裡鬆軟,極為美味。

 

 

 

若果你仍然懷念這些60-80年代的街頭小食,那你一定不可以錯過時代廣場舉辦的「香港飲食文化」展覽,由今日起至65日,時代廣場的露天廣場將展出一系列懷舊街頭小食,而於這段期間的星期六、日及假日下午2時至7時,於時代廣場捐HK$20予護苗基金,即可於展覽場內的「香港街頭小食檔」品嚐三款小食。數量有限,送完即止。

街頭小食時間表:

14/5, 15/5

蛋撻, 菠蘿包, 叮叮糖, 糖蔥餅

21/5, 22/5

砵仔糕, 糯米糍, 白糖糕, 芝麻卷

28/5, 29/5

蛋撻, 菠蘿包, 叮叮糖, 糖蔥餅

4/6, 5/6

雞蛋仔, 糯米糍, 麥芽糖餅, 龍鬚糖

與此同時,「香港飲食文化」展覽更邀請到香港收藏家協會副主席張順光先生展出他的珍藏,包括昔日餐廳的火柴盒、月餅傳單、月餅會封套、茶樓菜單及照片等,本土文化喎,點會唔值得細看?